七八公分長、上有兩三片小拇指甲大小的葉子、底部是一顆黑色小球——這是芡實的幼苗。立夏時節,萬物生長,5月5日上午,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樊川鎮聯誼村,村黨總支書記、主任潘彪從育苗池里撈出一根芡實幼苗,講起了村里的特色產業。
聯誼村是個傳統的農業村,對外交通閉塞,工業基礎薄弱,土地資源緊張,也沒有水面開展水產養殖。窮則變、變則通、通則達,在硬件條件“不盡如人意”的情況下,村里轉變發展思路,以求讓有限的土地,長出更多的收益。
2016年,村里決定嘗試種植芡實。芡實俗稱“雞頭米”,有“水中人參”的美譽,因其種植時間短、管理難度小,適合大規模推廣;蘇南地區喜歡吃芡實,也指明了銷售方向?!斑@些都是我們選擇發展芡實種植的原因?!迸吮虢榻B,當年,村里先種了20畝“試驗田”,次年收成不錯,還積累了種植經驗。村里決定擴大生產規模,并成立聯誼農產品種植合作社,“目前,合作社共種植150畝芡實,去年產值70多萬元?!?/p>
“這個育苗池不到30平方米,150畝芡實的苗,都出自這個育苗池?!迸吮胫钢紳M幼苗的育苗池介紹,這些苗正月底下到池子里,需要長到5月10號左右,屆時苗會有20公分長,就需要進行第一次移栽,“就像栽秧一樣,栽到水田里?!?/p>
芡實生長,需要經過兩次移栽,第二次移栽,是在6月15號左右,此時,芡實的葉子能長到臉盆大小。這個時候,正好收完麥子,空閑的田就用來移栽芡實?!胺N植芡實前,麥田空閑后,一般用來種植水稻,收益并不高,芡實的畝均收益是水稻的兩三倍!”潘彪笑道。
二次移栽后,芡實需要生長2個多月?!败蛯嵄容^嬌貴,澆河塘的水會‘中毒’,需要用澆河里的活水?!迸吮胝f,種植芡實,給村里解決了二三十個剩余勞動力,“管護、采摘、澆水……平均一個人,一年能多掙六七千元?!?/p>
經過了幾年的種植,聯誼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“芡實村”,目前種植面積已達500畝,村里正積極拓展電商渠道,擴大銷售市場。潘彪有個心愿,希望芡實能成為樊川農業的一張“新名片”。(謝秋月 褚佳)